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5的文章

民國114年4月27日晚間,點傳慈悲來勉勵 宇德青年2 . 0

圖片
 

民國114年4月27日,青年團進行草嶺古道春遊

圖片
 

民國114年3月24日,黃金益點傳師:「給我二十年 」

圖片
  後學沾到天恩師德,我們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聖德,以及我們老天爺 、 祖師的慈悲,給後學這個機會 , 來跟大家今天來跟大家學習結緣,跟大家分享一些修辦在國外開荒的一些點點滴滴的小故事,其實後學也滿擔心的,其實後學覺得我們臺灣的前賢太優秀了,那麼多,後學記得以前剛開始就是在尼泊爾,然後每一次回到臺灣來,尤其以前也是經常回來我們菩提,就是菩提,因為以前都是法會大班都在菩提所,以後學記得有一次後學回來的時候後學感動到,就是在我們菩提,就在那個走廊那邊,後學感動到就是忍不住哭, 後學還印象很深刻,因為為什麼每一次回來,就好像回來見很多很多的仙真菩薩聖,因為在國外,然後又沒有機會像這樣很大的一個那種好像大的那種聚會,或者是班層在國外,都是剛開始都是小班小班的,然後回來每一次看到這麼多的人那麼多的前賢,後學就是很感動尤其如果像去到那個我們天元佛院,後來就是參加我們那個天元佛院,就是什麼 ? 發一組的點傳師班每一次去到那個我們天元佛院的時候,後學眼淚就開始流了,後學就想要見到聖者、聖人等到走了我們老點傳師就是了是嗎 ? 是所以說那個時候,後學就會感動就是光是看到老點傳師看到我們就是在天元佛院的那麼多的點傳師的時候,後學就想後學何其有幸一尊一尊的菩薩就在眼前,都不用等到所謂的歸空所以後,會覺得說要把握就是要現在,不用等以後,現在就是你看老點傳師的身影都是留下來,就是我們老前人前人的身影是嗎 ? 所以那個腳步就是跟好跟好的那個腳步就不會偏了,不會走歪了,所以每一次回來就是那種內心的感動,會覺得說自己何其有幸,所以有些時候會想到我們在場的各位前賢,我們每天都好像跟先真菩薩在一起,因為我們聖者就在眼前, 所以我們真的是算是無比的榮幸,也是我們都沾光了,那後學早期應該,後學也覺得自己都有經常有機會在台灣跟前賢們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可能有很多前賢應該也有聽過後學分享的故事,其實出國以後就是尤其是在尼泊爾,去到尼泊爾以後,才發現後學經過尼泊爾這些年來,今年就是應該差不多 26 年了 , 26 年、 27 年,所以去到那邊才深深體會到我們白水聖帝、不休息菩薩的偉大,後學才發現說:開荒以後才嚐盡了我們叫做滿漢全席酸甜苦辣的滿漢全席 , 然後才會感受到說,因為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什麼?環境很好然後各方面交通也好,然後食衣住行都那麼好,我們還會品嘗到所謂的剛剛說的酸甜苦辣的滿漢全席,那麼老前...

民國114年4月5日,楊點傳師慈悲循示組成「誠字班」,培養中生代或新生代講師(不在職人才)推動實務。

楊點傳師慈悲: 各位前賢好!近日活佛老師及不休息菩薩慈悲希望各壇設立「誠字班」,以成全潛力人才(不在職人才),請各壇盡力推薦之! 有「忠義」必然要有「忠誠」唯有誠才顯忠義懂嗎?好!今天要問問徒兒「誠字班」 可以是中生代的講師 可以是新生代的講師 有活力才有帶動力 有規劃力才有推動力 因此 很多新生代的講師非常投入要留住人才這才是好方法,懂嗎?好!那麼工作是什麼呢講一講 「誠字班」所找出的成全對象 就是「潛力人才」(宜一個帶3個) 一個壇當中一定有一些已求道的或上到德字班的 或來了佛堂幾年後工作忙碌的 或是人才 但覺得來佛堂不受重視的 或在佛堂沒有工作任務的久而久之必然不想來此了 或覺得義字班的帶動不認同的 或覺得佛堂苦悶悶的沒動力的 或在道場研究班中輟的 以上這一群就是「潛力人才」 如若假以時日培訓栽培必然是一間公壇的好人 才 可以讓其發揮個人長處也可以在壇中負責任 好 接著應該安排工作與表 進入培訓以實務為先 佛規禮節(一)佛規禮節(二)佛視禮節(三)與  接待工作(一)接待工作(二)接待工作(三) 亦是要開經典班或是手作班烘焙班炊事班 或講講渡人的好處與方法 或者講講天恩師德 道之尊貴 或是初一十五仙佛成道日辦平安齋 讓這幾位成員來當幹部有人問就這幾位嗎? 徒兒們 團結共生 幾個壇,講一下區內團結共生幾個壇為一起,有的是三個壇四個壇不等對嗎對嗎 好!接著就是以 「誠字班」 進入培養人才團隊的人力 護持道場與佛堂記住不另募款 給大家歡喜來沒 壓力 懂嗎? 好!如若今(民114)年開始開辦 ,明年壇主班這九個人...

民國114年3月31日,三位仙佛慈悲《白陽行愿 十大愿行》曠世鉅作面世

圖片
白陽行愿-普賢菩薩十大願行的精義 濟公活佛慈示的「白陽行愿 十大愿行」,乃是普賢菩薩的十願,與白陽修行者的使命相應。 以下將以一貫道的立場來解釋其內涵,使修行者能更精準地理解並落實。 一、叩首禮敬諸佛(禮敬諸佛) 道之本體:「道」為諸佛所成就之大道,禮敬諸佛即是禮敬「道體」,並尊重歷代聖人所傳承的天命。 實踐方式:修行者應常存敬仰之心,恭敬一貫道三寶(關、訣、印),並虔誠修持,以示對天命的承擔。 二、讚嘆道之尊寶(稱讚如來) 道之尊貴:「道」為萬法之源,是聖凡同歸之路,故應讚嘆其尊貴。 實踐方式:藉由弘法利生、分享修辦心得,使眾生知曉大道的珍貴,進而發心修行。 三、愿行供養功德(廣修供養) 供養的真義:「供養」不僅指物質上的布施,更重於「法供養」與「行願供養」。 實踐方式: 法供養:傳揚真理,使眾生得聞正道。 行願供養:身體力行,推動道務,為眾生奉獻智慧與慈悲。 四、 愿 行省思功德(懺悔業障) 懺悔的意義:懺悔不僅是為過去所造的業障懺悔,更重要的是發願不再重蹈覆轍。 實踐方式: 每日「觀照內心」,檢討自身的言行,修正偏差。 依「三寶心法」內修身心,避免再造新業。 五、 愿 行隨喜功德(隨喜功德) 隨喜的修養:隨喜是一種無私的心態,見他人行善而生歡喜心,並不生嫉妒與比較心。 實踐方式: 見人修道、辦道、行善,真心隨喜讚歎。 參與道場共修,發心助道,不求回報。 六、 愿 行莊嚴佛所(請佛住世) 莊嚴道場:道場是修行的福田,應使道務興隆,使眾生得以依靠大道修行。 實踐方式: 維護道場的清淨與和合。 以身作則,展現修行者的德行,讓後學感受到道的殊勝。 七、 愿 行請轉法輪(請轉法輪) 推動道務:佛法不應只是個人領悟,而應積極推動,使道脈延續。 實踐方式: 引領更多有緣人皈依大道,得聞真法。 參與講經說法,使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增長。 八、 愿 行護法功德(常隨佛學) 護法的責任:護法即是守護正法,使邪說不侵、道場清淨。 實踐方式: 在修辦中維持正信,不落旁門邪道。 以身作則,影響後學行正道,不受外界誘惑。 九、 愿 行眾生同在(恆順眾生) 普度精神:「眾生」包含所有的有情生命,修行者應慈悲與眾生同行。 實踐方式: 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接引眾生修道。 在生活中與人和睦相處,順應眾生根器,度化有緣人。 十、 愿 行三曹普渡(普皆迴向) 白陽普渡:三曹指天曹(諸天仙佛)...